2026年10月,山东济南迎来了一场聚焦现代农业未来的盛会——山东济南温室大棚展。作为中国设施农业领域规模最大、专业性最强的行业展会之一,本届展会以"科技赋能·绿色未来"为主题,集中展示了中国在温室大棚技术、智能装备、生态种植等领域的创新成果,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方案"。
走进济南国际会展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占地近万平方米的智能温室展示区。这里汇集了国内顶尖农业科技企业的最新研发成果,从新型骨架材料到智能环境控制系统,从水肥一体化设备到物联网监测平台,完整呈现了现代农业设施的全产业链创新。山东寿光某企业带来的"第五代日光温室"尤为引人注目,其采用双层中空PC板与相变储能材料的复合结构,保温性能较传统温室提升40%以上,配合自主研发的AI温控系统,可实现全年不间断生产。这种将传统经验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的设计理念,吸引了来自荷兰、以色列等设施农业强国的专家驻足交流。
在智慧农业展区,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成为最大亮点。济南本土企业展示的"云棚"系统通过部署在温室内的数百个传感器,实时采集光照、温湿度、CO2浓度等28项环境参数,结合作物生长模型进行智能决策,实现了从"经验种植"到"数据种植"的革命性转变。一位来自宁夏的种植大户现场算了一笔账:使用这套系统后,他的番茄大棚产量提升了35%,水肥利用率提高50%,年增收超过20万元。这样的案例生动诠释了数字技术如何为传统农业注入新动能。
本届展会特别设置了"绿色种植技术"专题展区,集中展示了中国在生态农业领域的创新实践。山东农业大学研发的"鱼菜共生循环系统"将水产养殖与蔬菜种植有机结合,通过微生物分解实现物质循环利用,实现了"零排放"生产。来自云南的企业则带来了基于菌根真菌的生物防控技术,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70%以上。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农产品品质,更探索出了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发展新路径。
国际交流成为展会另一大看点。组委会专门设立了"一带一路"农业合作专区,来自荷兰的Priva、以色列的Netafim等国际知名企业展示了先进的温室自动化设备和水肥管理技术。在中外企业对接会上,山东某集团与荷兰公司签署了联合研发协议,将共同开发适合热带地区的新型温室结构。这种"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的合作模式,彰显了中国农业对外开放的包容姿态。
展会同期举办的"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吸引了500多位业内人士参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在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国温室大棚面积已超过4000万亩,年产值超万亿元,设施农业正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来自联合国的代表特别赞赏了中国在推动南南合作中分享的温室技术,认为这种"授人以渔"的援助方式为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本届展会特别关注设施农业与农民增收的结合。许多展商带来了针对小农户设计的模块化温室和轻简化装备,如可移动式立体栽培架、低成本滴灌套装等。山东某合作社展示的"联栋温室+庭院经济"模式,让参观者看到了设施农业带动农户共同富裕的巨大潜力。一位来自沂蒙山区的村支书兴奋地表示:"这些实用技术正是我们急需的,回去后要立即组织村民学习。"
为期三天的展会共吸引专业观众5.8万人次,达成意向交易额32亿元,无论是规模还是影响力都创下历史新高。作为东道主,济南市借机发布了《智能温室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计划到2030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设施农业创新中心。展会闭幕式上,组委会宣布将建立"国际设施农业创新联盟",持续推动行业技术交流与合作。
这场盛会不仅展示了中国设施农业的硬实力,更传递出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深刻思考。从节能降耗的温室结构,到精准高效的种植技术,再到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中国正以创新实践回答着"如何用更少资源生产更多粮食"这一世界性难题。正如一位外国专家在参观后所言:"在这里,我看到了未来农业的模样。"2026山东济南温室大棚展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中国农业现代化注入了新动力,更为全球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备案号:京ICP备2024050808号-1联系电话:18008324039邮箱:57603058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