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山东济南温室大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将于6月16-17日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这是继2025年成功举办后的又一次行业盛会。作为中国设施农业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展会之一,本届展览会以"绿色创新·智慧农业"为主题,聚焦温室大棚技术的前沿发展与设备升级,为行业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合作平台。
本届展览会展览面积达5万平方米,吸引了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家企业参展。展品范围涵盖智能温室控制系统、新型覆盖材料、环境调控设备、水肥一体化系统、农业物联网技术等全产业链产品。与往届相比,2026年展会呈现出三大显著特点:一是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超过60%的参展企业带来了融合AI技术的创新产品;二是节能环保成为主流趋势,光伏农业一体化解决方案备受关注;三是国际参与度创新高,荷兰、以色列等设施农业强国组团参展。
展会的重头戏之一是温室大棚智能化控制系统专区。多家企业展示了基于5G和物联网技术的全新解决方案。山东某科技公司推出的"智慧温室大脑4.0"系统,通过部署大量环境传感器,实现了对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的精准监测与自动调节。该系统采用边缘计算技术,响应速度较上一代提升300%,能耗降低15%。另一家来自江苏的企业则展示了基于数字孿生技术的虚拟温室管理平台,用户可通过VR设备远程查看温室实况并进行模拟调控,为决策提供可视化支持。
在新型材料展区,一批创新产品引起专业观众浓厚兴趣。一种由纳米复合材料制成的新型温室覆盖膜,不仅透光率达到92%,还具有自清洁和防雾功能,使用寿命可达8年以上。来自荷兰的参展商带来了可降解生物基覆盖材料,这种材料在使用3-5年后可自然降解,有效解决了传统塑料薄膜的环境污染问题。此外,相变储能材料的应用也成为亮点,这类材料能够吸收白天多余的热量并在夜间释放,显著降低温室能耗。
展会同期举办了多场高规格论坛活动。在"智慧农业与碳中和"主题论坛上,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发布了《中国设施农业碳减排技术路线图》,指出通过优化温室结构、应用清洁能源、推广精准施肥等技术,到2030年设施农业单位面积碳排放可降低40%。以色列农业专家则分享了沙漠温室节水技术的创新实践,其开发的空气取水系统在极端干旱条件下仍能保证作物生长需求,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讨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展会首次设立了"青年创新展区",为农业科技领域的初创企业和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展示平台。来自山东农业大学的团队研发的"基于图像识别的作物病害预警系统"获得了多家投资机构的青睐。这套系统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分析作物叶片图像,可提前3-5天预测病害发生,准确率达到90%以上,大大降低了农药使用量。
展会的国际交流活动也丰富多彩。中国-荷兰设施农业合作洽谈会促成了12项技术合作协议的签署,涉及智能温室设计、种苗繁育、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日本代表团带来的植物工厂垂直栽培系统,展示了在极端环境下实现高效生产的可能性,为城市农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从参展情况来看,光伏农业一体化解决方案成为本届展会的一大热点。多家企业展示了将光伏发电与温室种植相结合的创新设计。其中,半透明光伏组件的应用尤为引人注目,这种组件在保证发电效率的同时,还能为作物提供适宜的光照条件。据测算,采用此类系统的温室可实现能源自给率超过70%,大幅降低运营成本。
展会还特别关注了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循环农业与资源高效利用"分论坛上,专家们就农业废弃物处理、水肥循环利用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一项来自山东本地的案例显示,通过将畜禽养殖废弃物转化为温室供暖能源,配合水培技术,实现了"零排放"生产模式,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
2026济南温室大棚展不仅展示了行业最新技术成果,更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搭建了高效的对接平台。据统计,展会期间达成的意向交易额突破50亿元,创历史新高。多家参展商表示,通过展会他们不仅获得了订单,更了解了行业发展趋势和客户需求,为后续产品研发指明了方向。
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双碳"目标的推进,设施农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26济南温室大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也为全球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展会的溢出效应将持续释放,助力中国从设施农业大国向设施农业强国迈进。
备案号:京ICP备2024050808号-1联系电话:18008324039邮箱:57603058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