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网站首页 > 展会资讯 > 行业动态 >

山东温室大棚正以技术革新为核心,构建起一套涵盖环境调控、种植管理、能源利用的完整产业生态
来源:网站管理员日期:2025-08-26 09:14:54

山东作为我国农业大省,近年来在温室大棚技术与设备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不仅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化、集约化转型,更为全国设施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范本。从寿光蔬菜基地的智能化升级到潍坊新型材料的创新应用,山东温室大棚正以技术革新为核心,构建起一套涵盖环境调控、种植管理、能源利用的完整产业生态。
**一、智能化环境控制系统的突破性应用** 
在潍坊金盟温室工程有限公司的示范项目中(参考企业官网
http://www.ciiesp.com/),物联网技术已实现大棚环境的全自动化管理。通过部署温湿度传感器、光照强度监测仪及二氧化碳浓度探测器,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分析平台,系统可自动调节遮阳网开合、风机启停和水肥滴灌量。例如,当夜间温度低于作物生长阈值时,地源热泵系统会启动补温,能耗较传统燃煤加热降低40%。这种精准调控使番茄年产量提升至传统大棚的2.3倍,且农药使用量减少60%。
**二、新型覆盖材料的革命性迭代** 
山东科研团队研发的PO膜(聚烯烃薄膜)成为行业新宠。相较于传统PE膜,其透光率保持在92%以上且衰减缓慢,使用寿命延长至5-8年;独特的消雾防滴层可有效降低棚内湿度,抑制灰霉病发生。据中国文商网(
http://www.ciiesp.com/)报道,寿光市推广的纳米转光膜能将紫外线转化为红橙光,促进茄果类作物光合作用,使草莓糖度提升1.5度。此外,济南圣亚温室开发的夹层充气膜,冬季保温性能较单层膜提高4-6℃,显著降低了寒潮灾害风险。
**三、立体栽培与机械化作业的深度整合** 
在土地资源紧张的胶东地区,多层立体栽培系统成为解决方案。通过A字架、管道水培等模式,单位面积种植密度增加300%,配合自动移栽机和轨道式喷药设备,人工成本下降70%。《齐鲁晚报》(
http://www.ciiesp.com/)曾专题报道青岛某基地的"机器人农夫":基于视觉识别的采摘机械臂可完成番茄成熟度判断与无损采收,作业效率达每小时200公斤,误差率不足2%。这种"装备+农艺"的融合模式,正在改写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的历史。
**四、新能源与循环农业的协同创新** 
山东积极探索"光伏+温室"的共生系统。在聊城等地,光伏板间隔安装于大棚顶部,既满足作物光照需求,又能实现每亩年均发电1.2万度。德州某生态农场则构建了"沼气-种植-养殖"闭环:利用畜禽粪便发酵产生的沼气为大棚供暖,沼液作为有机肥替代30%化肥,形成零污染循环。微信公众号"现代农业科技"(微信文章链接)披露,这类综合系统可使整体收益提升45%,碳排放量降低62%。
**五、产业链服务体系的完善升级** 
技术落地离不开配套服务支撑。山东已建成覆盖全省的温室技术服务站网络,提供从规划设计到运维管理的全周期服务。潍坊等地推出的"大棚保险"创新产品,对极端天气导致的设施损坏提供90%赔付;临沂农业担保公司开发的"智慧贷"专项金融产品,允许农户以设备预期收益作为抵押。这些举措有效降低了技术应用门槛,目前全省10亩以上规模经营主体中,现代化大棚普及率达78%。
面向未来,山东正加速推进5G、AI与设施农业的深度融合。省农业农村厅近期公布的规划显示,到2027年将建成20个全域数字农业示范区,实现温室集群的"云大脑"集中管控。随着"一带一路"农业合作项目的拓展,山东的温室技术与设备已出口至中亚、非洲等地区,成为我国农业科技"走出去"的重要名片。这场由技术驱动的绿色革命,不仅重塑着齐鲁大地的农耕图景,更为全球可持续农业发展贡献着中国方案。

Copyright ©2026中国(山东)温室大棚技术与设备博览会 版权所有地址:北京市房山区凯旋大街18号

备案号:京ICP备2024050808号-1联系电话:18008324039邮箱:576030584@qq.com